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在福州開幕
本次世界遺產大會有啥亮點?
先來點“劇透”!
亮點一:“加長版”會議 15天將審議303個項目
據了解,本屆大會為了照顧到不同地區委員國的時差,每日工作會議的持續時間將縮短為4小時(北京時間17:30-21:30),因此會議天數將延長為15個工作日。
本屆大會也成為一次“加長版”的會議,屆時將審議2020年和2021年兩個年度的世界遺產項目,包括45項《世界遺產名錄》待審項目和258項世界遺產保護狀況報告,相當于往屆大會雙倍工作量,預計《世界遺產名錄》等各項清單將會有重要更新。
亮點二:活動豐富,兩大論壇8場邊會精彩上演
本屆大會期間,各國將舉辦一系列配套活動和邊會,包括中國和教科文組織合作舉辦的世界遺產青年論壇、世界遺產地管理者論壇,以及中方主辦的8場邊會。
其中,教育部主辦的“面向未來的世界遺產教育”主題邊會將邀請多個國家教育部長級官員、常駐教科文組織大使等,共同探討如何推動世界遺產保護理念知識走進課堂、走進社會、貼近青少年,培養新一代世界遺產的保護者,人類文明的傳承者,世界和平的促進者。
亮點三:100多個視頻攝影作品 展現福建文化魅力
本屆世界遺產大會召開期間,福州將在第44屆世遺大會官網等平臺開設“福建特色文化展播”專題,通過100多個視頻、近百幅攝影作品,全面展現福建、福州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方面的成效。
福建五大劇種(閩劇、梨園戲、莆仙戲、高甲戲、歌仔戲)及提線木偶、南音等都將以視頻形式亮相展播平臺。
亮點四:大會舉辦地福州古厝留住鄉愁
作為大會舉辦地的福州,有許多看點,比如古厝。
近年來,福州持續對全市文化遺產進行全域性、連片式保護修復,先后修繕重點文物180多處,古建筑、歷史建筑1300多處,打造17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,保護整治261條傳統老街巷,既賡續了文脈,也留住了鄉愁。如今,黛瓦相連的福州古厝,在遵循“最小干預”的保護修繕原則的基礎上,被活化利用,融入文化服務、休閑旅游等功能,讓古厝煥發新活力,成為群眾品味歷史、體驗民俗、回憶鄉愁的好去處。
其中,福州鬧市區的三坊七巷,是最具代表性的坊巷建筑。作為福州古厝的名片,這里的白墻灰瓦、古榕小巷都成了游客的打卡地。
值得一提的是,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會徽的圖案,如同一幅傳統的中國畫,正是用福建古厝優美線條加以展示,古厝如朵朵祥云鑲嵌在福山福水間,寓意自然和文化遺產得到完美傳承和保護。
亮點五:呈現一場“簡約、安全、精彩”的大會
一是踐行“人文世遺”理念。精心準備開閉幕式等活動,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遺產保護傳承利用、文化建設、生態文明建設和文明交流互鑒等重要論述,實施“六個一批”文物保護和“一城七線”遺產展示項目,展示世界遺產保護中國實踐、福建案例,展現中國風采、福建特色。
二是突出“數字世遺”特色。借鑒“數字峰會”辦會經驗,做好線上線下雙線融合的展示展播,借助5G、云計算、人工智能等技術,增強參會嘉賓的互動體驗感,實現智能辦會。
三是展示“綠色世遺”魅力。借鑒世界遺產保護等方面先進理念,推行綠色交通,落實節能環保措施,種植世界遺產林,提升遺產保護利用水平和城市顏值。同時,著力筑牢安全底線,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,嚴格分類實施疫情防控策略,制定相關預案,保障人員健康。強化網絡安全和線上數據技術保障,確保在線會議系統安全順暢。